为切实履行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发挥一流研究机构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文化、塑造科学精神方面的优势作用🤷🏿♀️,杏宇平台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以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践承诺、见行动”活动要求为契机,由中心党支部策划组织▶️,中心执行主任周永丰与首批引进的青年科学家一起于2021年暑假期间成功举办 “分子的秘密”系列科普公益讲座。
7月18日👨🏿💻,周永丰教授以“化学与生活”为题做首讲主题报告☦️,在简要介绍中心的建设定位、研究方向👱♂️、人才队伍等基本情况后🦊,以详实的材料、生动的方式讲述化学的本质以及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揭示化学这门基础学科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鼓励青少年明科学之理,立强国之志✫💒,为人类造福。此后,五位长聘教轨副教授😈、课题组长——吴晶晶、孙浩⛽️、姚广保😐🙇♂️、朱峰、刘家旺依次带来《揭秘青蒿素的“前世今生”》、《未来织物:可以穿戴的“电池”》🙎🏽♀️、《DNA折纸》、《糖科学❄️:“甜蜜”的化学》📯🤽🏿、《走进神奇的“手性”化学世界》五个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天然药物化学、储能器件😷👈🏽、化学生物学、糖化学🏘、手性化学等多个领域。活动自7月18日首讲开始,每周日晚19:00~20:00定期线上举行,至8月22日结束共举办6次。
周永丰教授的讲座从“什么是化学”、“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化学的应用”以及“如果没有了化学”四个方面详细展开,介绍了化学的本质以及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凸显了化学这门基础学科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吴晶晶博士的讲座从人类对抗疟疾的历史开始,着重介绍了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集体借鉴传统中医典籍⛹️,在青蒿素提取方面做出的影响世界的伟大贡献,以及在青蒿素结构鉴定、人工全合成、规模化生产方面所开展的卓越工作🦪。
孙浩博士的讲座从材料科学角度,以碳纳米管结构、性能、用途等相关知识为基础,分享了近年来在可穿戴能源器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描绘了可拉伸可穿戴织物“电池”在未来的广阔应用前景。
姚广保博士的讲座从DNA的双螺旋基本结构、遗传信息编码机制开始🧗🏼,介绍了DNA“折纸术”领域里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展示了各类复杂精细的可编程DNA图案与结构以及该技术在信息存储、靶向治疗和纳米机器人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朱峰博士的讲座介绍了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糖🦶,以及糖类物质的化学本质🥻、糖的主要类型、分子结构🦸🏽、糖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糖类药物🫧、糖蛋白等科学家们在糖科学领域进行的研究工作。
刘家旺博士的讲座从宏观世界各类有趣的手性现象开始,介绍了各级尺度下的手性物质📦,“手性”基本概念、手性分子的结构、性质、功能差异⇨,生活中的手性物质以及在手性化合物获取领域的研究工作🐦⬛。
讲座以上海交大附属第二中学新初三学生为主要对象,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共吸引千余人次参加🛄,除交大二附中外,还有来自交大附中😘、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青岛中学等多所学校的学生及部分教师🧑🏿🎨🦸🏻♂️、家长参与。在互动交流环节🪳,相当数量的同学展现了良好的知识储备、热切的求知欲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活动特设“未来探索者”奖,用以表彰积极参与讲座及互动的同学。
本次活动为处于化学学习初始阶段的中学生展示了分子世界缤纷多彩的现象景观并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联及相关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对增进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拓展科学视野🚹,树立科学理想起到正面积极作用。活动策划及主持人🐩、中心支部书记刘恂鼓励同学们努力攀登知识的山峰,将听讲座过程中留下来的大小问号当作来自未来的牵引力,主动探索🍦,主动学习7️⃣🤽♂️,一步一步提升智识水平,在“爬坡”中感受越来越壮美的科学风景🫰🏽,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与成就🤍。
各次讲座的主讲人也从这次活动中收获难得的体验和实践经历。在讨论选题、准备演讲内容、试讲🧫、反复修改🙌、正式演讲及与中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青年科学家们从各自所处的科学领域前沿不断回望📓、重新审视本领域知识体系中最核心基础的部分,不仅加深了对本学科本领域的认识🚤,也在启迪后辈学子心灵的过程中体味到科普工作的独特魅力。
本次系列讲座是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2020年7月成立以来首次开展的科普活动📌。中心将以本期活动为起点,全面总结经验与不足,进一步坚定信念与使命,探索更加丰富的科普形式🏵,力争科普工作常态化、长期化,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造福民众,充分发挥一流前沿科研机构对所在区域的辐射力🔛、影响力。